海文考研,四川考研培训机构

  • 考研辅导杰出品牌
  •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背就对了!新闻学考研常考的100个名词解释合集

2022-07-06 09:45:00

名词解释作为新传考研基础考题,涉及范围广,知识点细。考试形式简单,进行理论阐释即可。但是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容不得半点儿胡诌。

 

今天学姐,给大家分享一些新闻学高频名词解释,拿走不谢!

温馨提示:背诵时,切忌死记硬背,记住关键词,用自己话表述出来即可。

1、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基本特性有真实性、新鲜性、及时性、公开性。新闻还具有广泛性、易碎性等非基本特性。一是根据特定的报道内容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工业新闻、农业新闻、军事新闻、科技新闻、教育新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社会新闻等。二是根据新闻发生地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和地方新闻。三是以新闻的时间性来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突出性新闻、延缓性新闻。四是根据特定的报道要求和报道形式,同时也考虑到新闻与读者的关系进行划分,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和软新闻。

2、新闻学: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新闻理论、新闻史和新闻业务。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4、新闻来源:指新闻从何处获得,又称新闻出处。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处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是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新闻的来源一般有三条途径:一是记者采访他人;二是记者在现场亲眼目睹;三是查阅有关资料或他人来信。

5、新闻本源: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和客观依据。新闻本源区别于新闻来源,在特定的情况下,新闻来源比新闻本身重要的多。陆定一同志对新闻的本源进行了论述,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新闻的基础,对新闻具有决定作用,新闻是事实的派生物,对事实进行能动的反映。

6、新闻敏感:指记者编辑超出常人的发现和判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第六感官”等是它的形象说法。它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新闻敏感的强弱与新闻采访的成败有密切的关系。新闻敏感的培养,一是靠理论的积累,二是靠实践的锻炼。

7、新闻要素: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要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新闻的五要素是指:发生新闻的主角(谁)、 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反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用英文来表示就是 who(谁)、what(什么)、when(时间)、where(地点)、why(原因)。它们都以 W 开头,所以又简称新闻的五 W。在新闻新闻报道中。新闻工作者必须确保新闻中的每个要素都能经得起核对,符合新闻客观性。

8、新闻真实性:新闻真实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新闻报道的真与假的判断标准只有一个:是否符合客观存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最起码的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9、新闻选择:就是新闻从业者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实加以鉴别和挑选,以确定值得传播的事实的行为。如果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那么新闻就是挑选事实的艺术。采访、写作和编辑这三个新闻制作的主要环节,都和新闻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新闻选择的标准有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种:一是价值标准,二是法律法规标准。

10、新闻事业:即专业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从新闻事业社会属性的角度,我们也可以将新闻事业概括为:运用新闻手段为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新闻传播机构及其进行的各项业务活动。

11、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指在新闻工作中体现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意志、政治要求和组织原则的行为准则。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共产党的党性在新闻工作中的体现,是共产党对于新闻事业的地位、性质和作用的总的看法,它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处理新闻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12、硬新闻是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受众阅读或视听这类新闻时,只能产生延缓报酬效应。

13、软新闻指富有人情味、纯趣味的新闻,它和人们的切身利益没有直接关系,只是向受众提供娱乐,使其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或提供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软新闻的发生往往没有明确的时间界限,多数属于延缓性新闻;软新闻的公开发表也没有太多时间的紧迫性,它耐“压”,时效性要求不如硬新闻强。

14、舆论: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应,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并因此具备许多独特的个性。它所实现的社会功能是以公开表达的公众意见直接或间接干预社会生活。

15、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源于欧洲,盛行于北美尤其美国。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做的理论探索。主要观点有: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报刊只对法律和社会负责,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自由主义报刊存在着片面性和空想性,绝对自由化曾使西方新闻界陷入一片混乱,利润至上的原则支配西方新闻媒介,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

16、社会责任论社会责任论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一批学者正式构建,50年代被西方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并逐渐取代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成为西方大多数国家的主导性理论。它是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修正。报刊自由委员会在其总结报告《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报刊》中提出了对报刊的五项具体要求:就当日事件在赋予其意义的情景中的,真实、全面和智慧的报道;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供社会各群体互相传递意见与态度的工具;呈现与阐明社会目标与价值观的方法;将新闻界提供的信息流、思想流与感情流送达每一个社会成员的途径,保证每个公民平等地分享信息。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大众的对立。

17、发展新闻学:由西方一批学者和发展中国家一批学者共同探讨得出来。主要在广大发展中国家盛行,其核心是: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新闻媒介都不同程度地和政府保持一致,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都十分注重媒介的守望、整合、教育功能。即,把公众的注意力集中到国家的发展项目上;缓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强调教育大众遵纪守法,竭力促进人的现代化,推广新技术。

18、党报理论其核心是新闻媒介是无产阶级的喉舌,是政府和人喉舌,必须无条件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该理论思想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受到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和其他无产阶级思想家相关论述影响。它具有强烈政治性,通过宣传一定阶级的政治主张,鲜明表达出一定阶级的政治倾向和世界观。

19、新新闻主义:又称新集纳主义、新新闻体。简而言之,新新闻主义是指用小说的笔法来写新闻故事的新闻报道形式。这种报道方式融合小说的创造想象力及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一反新闻界过分依赖新闻来源提供消息的传统,由记者对现场进行深入观察,重视对话、场景和心理描写,刻画细节和详尽分析。代表人物包括汤姆· 沃尔夫、诺曼· 梅勒和亨特· 汤姆逊等。新新闻主义被认为是 20 世纪实务新闻学最激进的一种报道理论,冲破了传统新闻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

20、客观报道:源于西方,是客观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客观性原则在写作方面的具体体现。有注意事实、事实与观点分开、避免记者的主观倾向等特征。客观报道有两层含义,一是按事实本身的样子对事实进行描述;二是传播者运用客观报道方法传播新闻事实,不偏不倚、公正平衡的报道事实,也就是“用事实说话”。客观报道是媒体发展的力量源泉,能否做到客观报道,是媒体成败的重要指标。

21、新闻舆论引导:是以新闻媒体为实施主体所进行的舆论引导。新闻舆论引导必须遵循新闻规律:一是要用受众信服的事实说话,充分发挥事实的作用;二是要在真实报道事实的基础上进行言简意赅的解释点评;三是要在新闻报道中坚持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统一;四是要在与受众的平等交流中实现引导。

22、公民新闻:指公民通过大众媒体、个人通讯工具等向社会发布的新近发生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公民的非专业新闻报道。其出现的原因有传播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主要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普及;受众主动参与新闻传播的需求日趋高涨。公民新闻是一种交互式新闻形式,打破了现有的专业媒体组织垄断新闻内容的格局,使新闻生产的权力由媒体中心向受众中心转变;同时,它通过多渠道的新闻信息报道满足日益多元化发展趋势下公民的知情权需求。

23、民生新闻:民生新闻指的是以民生内容为报道题材、以平民视角为报道立场,通过记者现场调查、跟踪报道、嵌入式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方法采编制作,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的新闻类型。它的本质是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主的价值取向。如《南京零距离》和《1818黄金眼》。民生新闻的特点是关注民生现场、报道领域宽泛、区域性强等。

24、受众:指的是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包括报刊和书籍的读者、广播的听众、电影电视的观众、网民。受众从宏观上来看是一个巨大的集合体,从微观上来看体现为具有丰富的社会多样性的人。受众即受传者,也称为信宿。受传者既可以是某个个体,也可以是某个群体或某个社会组织。受众是新闻传播活动中又一个活跃因素,是新闻信息传受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参加者,是不可忽视的反馈信源。

25、后真相:“后真相(Post-truth)”中的“post”表示“超越”,也就是“真相”不再那么重要。后真相反映的是当今的一种典型状态,即“客观事实的陈述,往往不及诉诸情感和煽动信仰更容易影响民意”。或者说,今天的人们不再追求事实与真相,而是容易被各种情绪、情感所煽动。

26、信息茧房:也称蚕茧效应,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中提出了这一概念。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样的“茧房”中。产生原因有算法推荐等大数据的个性化定制、选择性心理、群体因素等。信息茧房窄化用户视野,导致网络群体极化、社会粘性的丧失等危害。

27、媒介批评:对媒介运作的正误、得失作出评价,褒贬媒介行为、媒介作品、媒介工作者或媒介制度,揭示媒介传播的倾向和利弊,包括报刊批评、影视批评、出版批评和网络批评。广义上看,媒介批评既包括对媒介现象的肯定与赞许,也包括对其弊端与危害的否定。狭义上看,媒介批评是一种否定思维,主要是对媒介的负面问题进行反思,指正媒介传播或媒介制度的错失。

28、媒介素养:英国学者大卫·布金汉姆认为,媒介素养是社会成员使用和解读媒介信息所需要的知识、技巧和能力。媒介素养关注的是信息时代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信息处理和传播“能力”。媒介素养包括六大内容:A媒体技术的基础技能,即接触和使用媒介手段或设备的能力;B媒介信息的识读能力;C媒介信息查询收集能力;D媒介信息的选择能力;E对信息内容的质疑批判能力;F信息加工制作和发布能力。新媒体时代,媒介素养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培养受众的媒介使用能力和识别有用信息的能力上。

29、新闻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自立的行为准则,它借助于舆论力量促使新闻工作者自觉地遵守。新闻职业道德标准:职业理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职业责任。

30、传媒集团化:传媒集团是适应市场体制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它在“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的基础上又跨出了一大步,表明传媒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可以理解为近年来新闻改革的一种具有重大意义的实质性进展。传媒集团化发展的意义:一是可以整合传媒资源,实现优化组合,从而使传媒更好地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二是部分传媒集团通过上市有望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快了中国媒介市场的整合,提高了中国媒介市场的集中度。

31、新闻自由:16至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在与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中提出这一概念。新闻自由,是指公民享有通过新闻媒介传播和接受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生活和国家生活的一项民主权利,它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具体体现。新闻自由在本质上应该是公民的一种民主权利,公民不受限制地传播和接受新闻的自由,而绝不应该仅仅是新闻媒介的自由权。

32、新闻手段:指消息、通讯、评论、新闻图片及编排和传播形式的总称,是新闻机构用以报道和评论事实宣传一定的思想和政策的重要形式。

33、新闻控制: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的简称,通常指人们依靠社会的力量,以一定的方式对新闻媒介的传播行为进行约束,确立与维护社会秩序,使其符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的过程。新闻控制必须使社会规范被媒介人员“内化”,从而达到积极控制的目的。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

24届考研密押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