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文考研,四川考研培训机构

  • 考研辅导杰出品牌
  •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马工程考研:《艺术学概论》必背的33个名词解释!

2023-09-15 19:45:00

艺术考研er有几本始终绕不过去的几座大山,马工程的《艺术学概论》就是其中一个,其中的名词解释更是高频考点,这个“背多分”必须拿下!学姐已经为你们把本书的33个名词解释高频考点整理出来了,赶快点击查看吧!

 

马工程考研:《艺术学概论》必背的33个名词解释!

马工程《艺术学概论》必背名词解释

客观精神说

基于客观唯心主义,认为艺术是理念和宇宙精神的显现。柏拉图将理式世界当作第一性,感性世界当作第二性,艺术世界看作第三性,认为艺术是理式世界的摹本的摹本,否定了艺术世界的真实性。德国古典主义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认为理念是内容,感性显现是外在表现,艺术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主观精神说

基于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艺术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德,认为艺术是作家、艺术家的天才创造物,把自由看作艺术的精髓,艺术是自由的活动,不涉及任何目的和功利性。我国南北朝的文艺批评家,把情和志看作艺术家欲望和心灵的表现。宋代严羽的“妙悟说”、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都认为艺术是艺术家主观精神的表现。

模仿说

基于唯物主义,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真实,从而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的真实,他认为艺术模仿的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原有的,而是社会的本质,艺术应照事物应有的样子去模仿。我国南北朝姚最在《续画品》中说,“心师造化”,唐代张璪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五代十国的荆浩在《笔法记》中说,“度物象取其真”。

艺术生产

马克思首次将艺术与生产结合起来,提出了艺术生产这个名词,揭示了艺术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劳动实践的产物,但艺术又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产品具有精神属性,主要价值为审美价值,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艺术生产揭示了艺术的起源离不开社会实践的真理,艺术的性质是审美主客体的统一。另外,艺术生产还揭示了艺术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艺术形象性

指艺术用具体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反映现实生活,这是艺术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基本区别。首先,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次,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象的统一。最后,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主体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融入了创作者和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必定具有主体性的特征。首先,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其次,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作性劳动的成果,必然打上了艺术家的烙印,体现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审美追求等。最后,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所以,对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各不相同。

艺术审美性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其主要价值就是是审美价值,因此,审美性也是艺术的基本性质。首先,艺术美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其次,艺术美是真善美的结晶。最后,艺术美是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艺术美重视形式美,但也包含内容,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艺术典型

艺术家通过典型化的创作方法,塑造出的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和高度的广泛的社会概括性的艺术形象。艺术典型要通过其独特鲜明的特性反映出广泛的共性和社会的本质,并且能表现出艺术家独特的审美情感和认知、艺术风格。艺术典型与艺术形象相比,个性更加鲜明,共性更加普遍,是高度凝结和升华的艺术形象。

游戏说

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他们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的游戏本能。这种说法肯定了“游戏”即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是建立在物质生活满足了的基础之上,将“游戏”与艺术联系起来也说明了艺术与物质的区别与特殊性,即艺术可以满足人类的精神活动。但游戏说脱离了社会实践活动,未能揭示艺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表现说

是19世纪后半叶兴起,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理论基石,认为艺术是艺术家情感的表现。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提出“艺术直觉说”,认为艺术的本质是直觉,直觉来源于情感,直觉即表现,归根结底,艺术是情感的表现,艺术的确可以表达人类的情感,但若将二者简单联系在一起则脱离了社会生产实践,未能揭示艺术的真正起源。

巫术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文艺理论界兴起的一种说法,认为艺术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敬畏和想通过巫术控制自然的愿望。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书《原始文化》中正式提出。不可否认的是艺术的起源最初与巫术的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原始舞蹈、音乐也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巫术,但是简单的将艺术起源定为巫术,则是不准确的。因为巫术最终目的是与社会生产实践有关的,艺术的起源归根结底,其根本原因是劳动生产实践。

劳动说

19世纪末叶,艺术起源于劳动的说法开始在欧洲兴起,新中国成立后,此说法成为我国艺术起源各种原因中的主导。俄国普列汉诺夫在1900年的著作《没有地址的来信》中,系统地论述了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问题,并得到了艺术起源于劳动的结论,认为劳动先于艺术,实用功能先于审美功能,劳动创造了人,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劳动过程中形成了人的思维,情感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第一个前提,劳动过程中形成了文化心理结构,审美心理结构,为艺术的产生提供了第二个前提。所以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但是,艺术的起源却不是简单的劳动,因为艺术起源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问题,应多方面深层次的考虑。

多元决定论

英国史学家希尔恩在其书《艺术的起源》中,认为艺术是综合的,应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去考虑。多元决定论认为艺术的起源不是单因的,是复杂的、多元的,劳动先于艺术,艺术起源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的起源是以劳动为前提,巫术为中介,其中渗透着模仿的需要,游戏的本能和表现的冲动,但其中劳动是艺术起源的根本原因。

审美认知作用

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的社会功能之一,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首先,艺术具有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的作用。其次,艺术可以认识自然。但是,我们不可以夸大艺术的认识作用,在专业方面艺术无法像历史、物理等学科一样深刻的认识,但由于艺术认知作用是以审美价值作为基础的,所以,艺术在发挥认知作用的同时,还给人以美的享受。

审美教育作用

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用艺术作品中包含的真、善、美,作用于人的情感,启发和培养人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另外,审美教育以审美价值为基础,区别于其他教育,具有审美意义和艺术价值。因此,审美教育还具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特点。对于艺术审美教育的评价要适当,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的作用大小也不尽相同。

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主要是指可以满足人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并且在欣赏过程中,使人的人心得到享受和休息,获得愉悦。审美娱乐还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手段,在审美娱乐的同时,还可以给人以启迪,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狭义上说是指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的教育体系,广义上说是美育的核心,是美育的主要手段和中心内容,其根本目标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任务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普及艺术基础知识,提高民族艺术素养。其二,培养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思维能力;其三,陶冶人的性操,构建完整的人格,从而使人全面发展。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美学思想和创作方法为中介,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哲学通过艺术家影响艺术创作。其二,哲学对艺术作品的影响,表现在出现了一批具有哲理性的艺术作品,如卡夫卡的《变形计》。其三,哲学可以影响艺术思潮,如西方现代哲学影响下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哲学对艺术的影响是相对性的,并不是所有的艺术家都会表现哲学思想,也不是所有的作用都具有哲理性。

西方现代哲学

指19世纪中叶以来西方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和流派的总称,在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社会物质文明急速发展,与精神文明危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由此,在本体论方面具有唯心主义哲学的色彩,在认识论方面具有非理性主义哲学,在人生哲学上具有悲观主义色彩。西方现代主义哲学为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没有西方现代主义哲学就没有西方现代派艺术。

西方现代派艺术

萌芽于19世纪中叶,形成于19世纪末叶,它不是指单一的流派,而是许多现代主义流派的总称,包括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立体派、未来派、荒诞派。其思想根源是各种西方现代主义思潮,表现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的异化,表现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怀疑和绝望。但是,在揭示社会的问题的同时,西方现代派艺术还表现出了对人生、历史、人类前途和命运的绝望。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既有促进方面,又有阻碍方面。宗教与艺术在表现对象、反映内容、创造目的、心态,对人的影响等有着根本的区别,但宗教利用艺术宣传教义,这就要求艺术反映教义,宣传教义,根据教义创作艺术形象,局限了艺术的体裁、内容,阻碍了艺术的发展。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反映在三个方面,其一,艺术可以反映宗教内容,宣传宗教教义,促进宗教的发展和影响力;其二,艺术可以营造宗教的氛围,如哥特式教堂高耸尖顶直刺青天的风格,使人产生对神的敬畏和对天堂的向往;其三,艺术直接参与宗教活动,从原始时代的歌舞、音乐等就是巫术或宗教的组成部分,现代也有宗教文学、音乐广为流传。

宗教艺术

宗教艺术指受宗教的影响,用来服务宗教,为宗教活动和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宗教艺术集中体现了宗教与艺术相互渗透与排斥的关系,一方面要求根据教义创造膜拜对象,否定艺术;另一方面,艺术又追求自由,反映现实,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否定宗教;而宗教艺术是这二者的中合,即体现了宗教教义,又具有审美性。

道德

道德指人类社会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的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道德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道德是社会的道德,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决定于经济关系,随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具有时代性和社会性,

艺术与科学联姻的三个辉煌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古希腊时期,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美是和谐的论断,提出了“黄金分割”比例,和音乐的数量节奏比例,并推广至其它艺术门类中去。

第二个时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14世纪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在天文、地理、物理、数学等方面都有了突破性的发现,从而带动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产生,加之一些艺术家将科学方法、原理带入艺术创作中,使艺术在艺术思潮、艺术美学、艺术创作方法上都有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个时期是20世纪中叶至今仍在继续,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给艺术带来了新的大众传播媒介,也产生了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如电影艺术、电视艺术、计算机多媒体艺术等。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可分为四个方面。其一,给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为艺术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门类;其二,为艺术提供了新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扩大了艺术的发展空间;其三,促进了艺术与技术、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相互渗透,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生产,推动了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自身发展。产生了现代工业设计。其四,科学技术的发展会推动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的改变,如人们用系统论、信息论的新角度来思考艺术,欣赏艺术作品。

实用艺术

是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现代设计等表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是运用物质材料创造出具有实体性的艺术作品,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与科学技术关系密切,物质材料也影响其发展,不重再现客观事实,重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美学追求的表现,具有表现性的基本特点。

建筑艺术

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特有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实用性和审美性,象征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感的艺术。建筑艺术的四个特征:其一,建筑要求“舒适、坚固、美观”三原则;其二,造型艺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其三,建筑艺术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镜子,体现一定时期的社会意识形状和时代精神特征;其四,建筑艺术与科学艺术的联系极为密切,建筑艺术的审美特征随着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的改变而改变。

包豪斯

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的简称,它的成立标志是现代设计的产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和结构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的目的性、材料性能和建造方式联系起来,提倡以新的技术来经济地解决好新的功能问题,将产品设计同及其生产、社会发展及各门艺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素养。

造型艺术

是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视觉艺术形象从反映社会生活,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样式,是再现的空间艺术,静态的视觉艺术,包括雕塑、绘画、摄影、书法。

绘画

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语言,和设色、构图、造型等艺术手段,在二维平面上创造静态艺术形象的一种艺术样式。绘画的取材范围广阔,在人物塑造上,可以表现细微的人物动作和心理变化。

雕塑

是运用物质材料创造出的具有实体性的艺术作品,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因为制作方法有雕刻和塑造两种方式,因此被称为雕塑。

摄影

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是摄影家运用照像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经过暗室工艺加工,形成的静态艺术形象,用来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形象,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的一门艺术。

书法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点划结构、行次章法来构成造型美,表达艺术家的情操、品格、气质,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形式上,它是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是中华民族灵魂的体现。中国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所以造型性是书法的基本特征。

 

以上就是学姐为大家整理的马工程《艺术学概论》的33个名词解释高频考点整理啦,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补充,想要方便背诵的同学可以点小星星领取哟~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

24届考研密押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