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文考研,四川考研培训机构

  • 考研辅导杰出品牌
  •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

我摊牌了,当初回西安考研就是因为没找到工作

2022-05-20 12:45:00

大学毕业前就想读研究生,当时迫于经济压力,就去找工作了。

■ 图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微

找工作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学校在杨凌,大多数来招聘的企业走到西安就止步不前了。凌晨四五点起来赶火车,那时候陇海线上客车很多,基本上去了就能上车,比西安城坐公交便捷多了。花14.5元,59分钟,直接坐到城墙下。有时候我感觉,我比大多数西安大学城的孩子还要幸福,他们虽然车费便宜,但很费时间。

但我并没有找到理想工作,很多HR对我们学校很陌生。他们看见长长的名字就觉得不像是个好大学,加之母校学子秉承“诚朴勇毅”的校训,在社交礼仪及面试中都比西安的大学生表现得低调且含蓄。

记得有一次,在亚美大厦招聘,一群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的同学滔滔不绝地介绍完自己大学及专业的优势后,一名陕科大的女硕士出场了,她先品评了一番前面的同学讲的内容,然后又巴拉巴拉说了大半个小时,HR不停地点头。

■ 《二十不惑》剧照

好不容易轮到西农的学生发言了,我们都跃跃欲试,我一同学非常积极,抢先发言,当HR问你觉得贵校的学生比前面的同学优势在哪里,我那位同学,挠了挠头悠悠地说到:“嗯……我觉得我们貌似没啥别的优势。”

后来,我们又去西交大兴庆校区参加了几场面试,都无疾而终。有一家公司印象比较深,他们公司找管培生,年薪十八万,需要笔试复试面试等等。我走到最后一轮的时候,就是去公司面试的时候被刷了,现在看来,那个工作好像并不适合我。

长时间找不到工作,就后悔为啥不考研。那时候考本校很容易,而且可以找到优质的师资。

当时研究生考试出成绩了,很多找工作的人都去单位实习了,保研的同学也去新学校与导师对接。我仍然两手空空,直到大学毕业也没有拿到一个满意的offer。有几家培训机构还不错,都是大品牌,但是我知道我的贵族口音会误人子弟。

后来江苏省委组织部招聘大学生村官,待遇现在看来也是很优厚的,招聘条件只有一个:“985”高校毕业。

这个“985村官”计划不知道对江苏产生了多少影响,但确实帮助同学们解决了就业问题。我那一批,起码有上千人去了江苏。那时候我们学校本硕毕业生总共也就6000多,去除升学的和已经找到工作的,解决了大问题。

在江苏工作期间,身边的领导和同事都在报考研究生,就连那些将近四十岁的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也积极准备在职研究生。有个当地的同事考了吉大的在职研究生,很令人震撼。但是对于我们外地村官来说,如何考一份稳定的工作才是首选。

■ 图源网络

在江苏的一年,我们参加了大量的考试,积累了很多经验,为后来考回陕西做了很好的铺垫。2017年,我一回到陕西就着手考研。

我用办公室的电脑把陕西的大学打量了一遍,发现毕业两年能考的学校不多。管理类联考和经济类联考都需要三年工作经验。很多人劝我考环境工程专硕,但是从我找工作经历来看,考技术类的专业没有啥优势,换句话说即使毕业了也没有大的改变。

最后选择了长安大学会计专硕(125300),之所以加代码,是因为他和学硕有区别,初试不考专业课。第一次考研,准备也比较充分,我在网上买了很多资料,当然也没看完。笔试很顺利就通过了,我按要求找了老师,老师表示自己虽然快退休了,但是也愿意招收我为关门弟子,让我认真准备复试

复试考两门专业课,《西方经济学》和《财务管理》。由于我本科期间读了大量的课外书,其中包括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只是财务管理不好答,尤其是会计实操,基本上没答对。

第二天照例参加了面试,面试主要考政治、英语和专业课。政治就问了一道题,十九大什么时候在哪召开的。我答完后,几个老师都笑了,她们说从前一天开始到我,只有我能将这道题完完整整回答上来,英语只是问了几个经济学中常用的单词,我都能答上来,就是专业课答的不太好。后来我发现,那个主考官就是我联系的老师。然而我还是没通过。第二天名单就出来了,总共38个人参加面试,我排名第31,总共招30人。

老师说我专业知识太薄弱,害怕毕不了业,就没录取。现在看来,那个老师真的是帮了大忙,要不然我可能现在还在准备会计专硕的论文,我本科不是会计专业,也没从事过会计工作,仅凭在江苏短暂的会计从业生涯,怕是很难凑出个会计论文。在职研究生都是一锤子买卖。报的多,招的少,基本没有递补的机会。

第二年可以报考管理类专业了,我选择了回归母校。首先母校离我的工作单位近,上课成本低,第二母校比较熟悉,第三学费比较优惠,且可以提前答辩。因为第一年复习的比较扎实,第二年没怎看就去考了,题型一样,分数也一样,英语少了15分,但也过线了,管理类综合多了16分,公共管理面试的题目都是开放性的,英语测试也顺利通过了。在2019年7月中旬,我收到了母校的硕士录取通知书。

很多学校都采取集中授课模式。母校则是周末加节假日。这个周末加节假日的优越性很快就出来了。

第一学年我们按部就班地上完,第二学年开学就是疫情,后面的所有环节都在网上完成的,省了不少路费,当然最高兴的是我那些同学,除了两个杨凌本地的就数扶风绛帐那个同学最近。

有三个同学都比较远。最远的是一位榆林的老乡,她也是母校毕业的,因为榆林没有高铁,为了上课,她要周五下午去火车站赶一夜火车,第二天匆匆忙忙赶到学校。周天放学早一些,她先坐车到西安,然后在西安转车,半夜三点到榆林。对了,她还有两个孩子。

另外有两个外省的同学,一个在庆阳,另一个在运城。虽然跨省,但毕竟就在关中附近。庆阳那个大姐也有俩个孩子,她要从他们镇原县坐车到庆阳,那时候庆阳到西安的高铁未通,然后从庆阳坐汽车到西安,再从西安坐火车到杨凌,虽然不远,却很折腾。

运城那个同学在新绛县,但是侯马高铁站就在他们县城边上,我去过一次,说实话那个高铁站离他们新绛比侯马市区近多了,但是这个高铁很贵的,一来回二百多,在所有的同学里,他的上课成本最高。

因为疫情,我们都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上研究生期间,我的舍友也是我们班除我之外唯一的男生,特认真。他也有孩子,但是他每次都提前到教室,认真上课做笔记,课后做作业要查阅文献,认真读老师推荐的书。我本来打算混一混,能拿到学位就好,看他那么认真,就感觉自己吃了大亏一样,于是我不光上课的时候,平常只要有时间就往学校跑,我的本科同学在西南区租了一间房子,那里成了我的“办事处”。

整整一年半,我每周都去图书馆复习。尽管本科的时候,我就是图书馆的常客。但是上研究生以后,我才发现,自己以前关注的那些方向太窄了。那么多社会学经典就摆在离我曾经借书不到一米的地方,我居然熟视无睹。那些枯燥的社会学经典理论我居然读得津津有味。

上了半年课就要选导师了。我战战兢兢地给一个老师发了邮件,很快就收到回复。导师是个二级教授,在文科已经接近天花板。他就像个高明的武术教练,即便我胡乱挥舞也不会过分地干涉,但会提一些很概略性的建议以便我迷途知返。而我的那位舍友,他的导师不停地给提修改意见,一稿,二稿,三稿……预答辩的前一天晚上他还在痛苦地改。

开始的时候,进展很慢,有时候挠掉了三根头发都憋不出来一个字。好在我读了很多经典的书籍,公共管理学的理论了解的多,加上前期为了选题,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单位冬天事少,我请了长假,认认真真地做了实践调查,当我满怀信心地把我的调研资料拿回来后,导师悠悠地说道,调查只是一种手段,调查得到的数据和结论还需要去伪存真,有时候坐在办公室里想一想也比调查得出的结论可靠。

为啥?因为出于种种顾虑,调查对象的真实意愿难以完整、有效、全面地表达。

总体上,论文写得还算比较顺利,基本上一天两千字,二十天就完成了初稿。

写论文千万不能偷懒,你copy过的地方,在后面的查重中都会标红。这个时候我就特别感谢我的舍友大哥。要不是认认真真地学习,恐怕我的毕业论文会改得很艰难。被标红的论文很难改,成文的东西没法替换,删掉后意思和逻辑都不连贯。最后我们的论文都一次性达到了5%之内的重复率。

论文的预答辩开始就刷人了,当时通过率大概就不到80%。很多同学传来消息说,预答辩过了,正式答辩就是走形式,不会难为大家的。然后我们还是太乐观了。正式答辩的前一天,农发(农村发展)专业八个人答辩,最后只通过了一个。我们那一届,农发总共招了10个人,最后也就一个人拍了毕业照。

果然,正式答辩又刷了约四分之一,加上之前初审不通过的,那一届总共170多个人,通过了80个。通过率不到一半。

硕士毕业,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感受就是码字速度有了质的提升。

作者 | 存古 | 陕西人

转自公众号:贞观,侵权必删。

 

 

 

内容来源于网络,由成都海文考研收集整理,具体情况以学校官网为准,侵权必删!

24届考研密押卷
-->